老年人在社区、家庭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康复和护理。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,往往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。统计数字显示,我国超过1.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,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%。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也需要长期护理。这些人群需要长期服药,定期治疗,如果出现并发症,还需要更多的治疗、康复和护理。比如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,需要精心护理;一些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,需要长期康复训练;有些卧床养病的老人,需要定期输液、换药等等。这说明,康复和护理与疾病治疗同等重要,需要向社区、家庭这个末端延伸。
现实中,针对老人的康复、护理或提供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专门接续性医疗机构很少,老年患者从医院出院后直接回到家,靠家人进行护理。一些老人担心出院回家后护理不好,康复不到位,拒绝出院。然而,大医院肩负治疗疑难重症的重任,长期占用大医院稀缺的医疗资源进行康复和护理,不合理也不科学。正因此,把医院护理延伸到家,既能解决稀缺医疗资源被康复和护理占据的问题,也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,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。
眼下,应着手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,推动医院延伸、社区接续形成一体化的护理服务体系,满足老年人急迫的康复、护理需求。一方面,大医院应利用医联体优势,指导、联合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是其他专门的护理、健康管理机构,一体化延伸医院护理服务到社区、家庭。另一方面,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接续起医院护理服务,医院、社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,家庭医生团队接受大医院指导和技术培训。当然,还应鼓励一些一、二级医疗机构转型成为康复、护理机构,或是设置专门的康复、护理病房,并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。
人人都希望老年也能维持生活质量,过健康无忧的生活。对此,健康中国战略已做谋划,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。接下来,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型,发挥家庭医生作用,完善护理服务供给体系,保障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,搭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。